
基础固定:在安装承插式逃生管道时,首先要确保管道有一个稳固的基础。如果是在地面上安装,管道底部需要放置在平整、坚实的地面上,如混凝土基础或经过夯实的土地。对于在建筑物内部或隧道中安装的情况,管道可以通过地脚螺栓或专用的管道支架固定在地面、墙壁或天花板上。例如,在矿山隧道中,逃生管道可以使用膨胀螺栓固定在隧道壁上,使管道与隧道结构紧密连接,增强其稳定性。
管节连接固定:承插式连接本身的稳定性也很重要。在连接管节时,要确保插口完全插入承口,并且使用合适的密封材料(如橡胶密封圈)和紧固装置。可以采用管箍、卡箍等工具对连接部位进行加固,使管节之间紧密结合,防止在人员通过时因受力而脱节。管箍的选择要根据管道的直径和材质来确定,其材质一般为金属,具有足够的强度来承受管道可能受到的拉力和压力。
合理的管道设计
坡度设计:逃生管道的坡度设计要合理。在保证人员能够顺利通过的前提下,尽量减小管道的坡度。如果坡度太大,人员在管道内下滑速度过快,容易造成碰撞伤害;而坡度太小,又可能影响人员的通过速度。一般来说,逃生管道的坡度应在 10% - 30% 之间,这样既能保证人员安全,又能使人员在重力作用下以适当的速度前进。例如,在一些地下建筑的逃生管道设计中,通过精确的测量和计算,将管道的坡度设置为 15% 左右,确保了逃生的效率和安全性。
转弯设计:管道的转弯处要设计得平缓。避免出现直角转弯,因为直角转弯会使人员在通过时受到较大的冲击力,并且容易卡住身体。理想的转弯半径应该根据管道的直径和人员通过的便利性来确定,一般建议转弯半径不小于管道直径的 1.5 倍。这样可以使人员在转弯时能够自然地改变方向,减少阻力和碰撞的可能性。
定期检查与维护
连接部位检查:定期检查管节之间的连接部位,查看是否有松动、变形或密封不良的情况。如果发现问题,要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。可以通过简单的手动检查,如用手晃动管节,感受连接的牢固程度,或者使用专业的检测工具,如管道内窥镜,检查连接部位的内部结构是否正常。
整体结构检查:对整个逃生管道的结构进行检查,包括管道的支撑结构、固定装置等。查看管道是否有下沉、移位或变形的现象。如果发现管道出现变形,要分析原因,可能是受到外力撞击、基础沉降等因素导致的,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,如调整管道位置、加固支撑结构等。
人员使用培训与管理
正确使用培训:对可能使用逃生管道的人员进行培训,让他们了解逃生管道的正确使用方法。例如,告知人员在管道内要保持有序前进,避免拥挤和推搡,因为过度的拥挤可能会导致管道局部受力过大,影响其稳定性。同时,要让人员知道在通过管道时如何正确地利用身体姿势来保持平衡,减少对管道的冲击。
使用管理规定:制定逃生管道的使用管理规定,如限制同时进入管道的人数。根据管道的直径、长度和强度等因素,合理确定每次允许通过的人数上限。这样可以防止因人员过多而对管道造成过大的压力,确保管道在使用过程中保持稳定。